自贸区建设广东勇立潮头

  牢记总书记嘱托 广东谱写新粤章

  30多年来,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很好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2014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总监杨志红女士正忙着与香港中联办、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等有关部门进行接洽,她希望能与政府部门合作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区)范围内设立一个粤港澳青年创业创新的平台。

  杨志红早年曾经在广东长期生活,20世纪70年代末才来到香港谋求发展,曾在广州开办工厂,并担任20多年的广东省政协委员,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同时见证了过去三十多年香港和广东的繁荣发展”。

  她认为,随着产业升级、科技发展,以及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增加,内地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自贸区是在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基础上的一次大胆创新。过去一年,杨志红先后走访考察了广东自贸区的南沙、前海蛇口、横琴三个片区,最直观的感觉告诉她,借助自贸区建设推动粤港澳深入合作大有可为。

  “自贸区为粤港澳年轻人创业、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长期从事和关注青年工作的杨志红认为,香港当地的发展程度已经比较饱和、创业门槛高,青年人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同时内地青年人也需要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她希望在自贸区寻找到合作平台,为粤港澳青年创业创新提供新机遇。

  其实早在三年前,杨志红就曾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建议在广东设立免税贸易区或自贸区等做法。而去年4月广东自贸区正式挂牌,让她倍感欣慰和振奋。

  还有一个多月,广东自贸区挂牌将满一周年,这项被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称为“广东改革头号工程”、“广东最大的改革”,正在推动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第四波“开放倒逼改革”浪潮中,自贸区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战略。事实上,广东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自贸区国家战略的发展贡献“广东经验”。

  广东自贸区挂牌以来,已经梳理出60条改革创新经验,并得到国家商务部的肯定,其中27条已于去年底在全省推广落地,成为带动周边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输出引擎”。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底国务院自贸区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对自贸区建设经验的总结,有一半以上的经验就源于广东自贸区。

  “开放倒逼改革”广东再立潮头

  “要把自贸区建设作为今年广东改革开放的头号工程,努力在自贸区建设中走在前列。”2015年5月,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赴广州、深圳、珠海调研自贸区建设时提出要求。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的海边“画了一个圈”,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窗口开放,撬动当时“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

  2014年全国“两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30多年来,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很好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广东、天津、福建分别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广东自贸区建设正是落实和践行了总书记对广东的要求和期待,就是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育彪认为,广东自贸区有自身的优势以及粤港澳深入融合的使命,广东自贸区建设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突破障碍、大胆创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修泽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出现了三波“开放倒逼改革”浪潮。第一波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深圳特区的开发开放,推行商品经济的改革;第二波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我国90年代的经济运行体制的改革;第三波则始于21世纪初,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开始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衔接,开启了诸多领域的改革。“眼下,我们正面临的是第四波开放倒逼改革的浪潮。自贸区战略的提出,给了中国一种全新的接触世界的方式。”

  去年是广东自贸区元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广东自贸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战略定位。

  去年4月21日广东自贸区正式挂牌。广东自贸区范围116.2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

  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功能定位各有侧重。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既服务港澳,更面向全球,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主要面向香港,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主要面对澳门,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商务金融服务、文化科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

  “要把自贸区建设作为今年广东改革开放的头号工程,努力在自贸区建设中走在前列。”去年5月,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赴广州、深圳、珠海调研广东自贸区建设时提出“走在前列”的要求。

  事实上,广东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以来,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自贸办副主任陈广俊总结过去一年广东自贸区建设情况时透露,去年注册企业有5.6万家,包括2万多家金融类企业,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超过220家,还有3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自贸区兴办50多个项目。跨境电商、融资租赁、航运交易、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的建设初具规模,中铁建、TCL、中粮等央企也在自贸区成立总部,广东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对自贸区之于广东的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自贸区为广东新一轮发展打造了一个制度基础和平台,为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稳增长提供新动力。同时,广东的自贸区的设立有助于粤港澳的深入融合发展,同时带动泛珠三角地区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将成为内地与香港和国际区域合作的重要枢纽。

  打造改革新高地

  “自贸区注册企业的简便程度在之前是不太可想象的。”2015年11月,张小萌在横琴自贸区注册了一家公司,虽然缺乏资金租赁办公场所,但他没被拦在门外,他获得了免费注册地址。

  如今60多岁的杨志红,对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段往事记忆犹新。当年,她陪着一位香港知名企业家到深圳与时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会面,吴南生提到特区开发缺少资金。那位企业家回答说,“你们有钱,这些土地都是钱”。后来,该企业家在深圳买下土地建起“三来一补”的工厂。

  杨志红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也打下了雄厚的产业基础。然而,随着产业更新、科技发展,过去依赖低人工成本、低土地价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生存空间已经大大萎缩,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向改革要动力。“自贸区就是在总结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基础上的一次大胆创新。”

  过去一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出台“1+3”实施方案、制订《广东自贸区条例》;广东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公布了广东自贸试验区首批60条创新经验,并获得了国家商务部的肯定;简政放权,22个省直部门向3个片区下放了第一批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广州市向南沙下放58项市一级管理权限;各片区调整、取消、合并了一批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审批时间压缩了50%以上;全面实施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同步开展内资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试点,90%以上的外资项目实现了备案管理;率先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并向2万多户企业核发了电子营业执照,绝大部分企业注册登记1天内可办结……

  广东自贸区的改革创新红利,企业已经可以实实在在享受得到。

  “现在自贸区注册企业的简便程度,在之前几乎是不太可能想象的。”去年11月20日,张小萌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其在横琴自贸区注册的互联网信息公司预计在12月正式开张。对于缺乏资金的创业者而言,缺乏资金租赁办公场所是一道门槛,张小萌通过申请在横琴自贸区获得免费注册地址,顺利地过了这一关。

  当天,张小萌所领到的是横琴新区发出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以前要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的不同证照,全部都合到了一个营业执照上,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等全部都是相同的一个编号,成为企业的“身份证”,将来企业在申办各类事务时也会方便很多。

  张小萌的互联网公司只是广东自贸区内5.6万家新设立企业中的一家。广东自贸区率先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并向数万户企业核发了电子营业执照,绝大部分企业注册登记1天内可办结。

  “现在我们向码头支付的查验服务费用约500元/柜,试点后每票货物将节约成本1500元~4500元。”在南沙新区片区,“政府购买查验服务”改革措施实施后,广州市信诚物流有限公司报关主管黄经理说,“仅2015年上半年,我们涉及查验没有问题的查验服务费达到约30万元,今后这笔费用就省下来了。”

  “我认识的一些港商也把企业设在了广东自贸区,我也对广东自贸区充满信心。”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总监杨志红女士表示,有了过去30多年改革经验,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已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我在考察广东自贸区时了解到,现在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重污染的项目和企业都不允许进入自贸区。”

  全国人大代表、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兼董事会秘书余天亮也留意到,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珠海横琴片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配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希望广东自贸区在改革创新方面进一步大胆探索,带动自贸区以及周边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提高。

  自贸区经验全省“繁殖”

  去年12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了自贸区27条改革创新经验,其中23项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史,创新,总是如涟漪一般,从一个个被打破宁静的小点开始,一波一波地向外蔓延。当改变的力量足够强大时,整个水面都会随之荡漾。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并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自贸区的溢出效应有着关键性的意义,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与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取得有着重大关联。

  “自贸区战略最大意义在于可复制、可推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可复制、可推广是衡量一个自贸区发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实际上,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正在全省“繁殖”。在去年10月梳理出广东自贸试验区首批60条创新经验的基础上,去年12月23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复制推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公布了27条改革创新经验。

  这27条经验中,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共有23项,包括投资便利化领域(9项)、贸易便利化领域(13项)以及金融创新领域(1项)。在全省相关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共有4项,分为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2项),在广州、深圳、珠海市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2项)。

  广东自贸区的创新经验中,不乏“全国首创”。

  以在南沙新区片区实施情况为例,在货物通关便利化方面创新举措不断。譬如,在全国首创了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帮助进出口企业支付查验费;在国内率先推出跨境电商商品质量溯源平台,跨境电商商品质量信息可通过互联网登录智检口岸公共服务平台进行24小时快捷查询;全国检验检疫首创“智检口岸”模式,实现24小时无纸化便捷通关,口岸货物通检时间进口缩短3.5倍,出口缩短至几近“零等候”;在全国首创“进口提前申报,船边分流验放”、“出口提前申报,卡扣分流验放”,对需要查验的货物优先实施快速机检,不需查验的货物即卸即放、直通放行,海关通关时效提高50%以上。

  去年10月,广州海关联合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率先启动“互联网+易通关”改革,企业可自助下载录入申报程序,实现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向海关免费报关,除南沙注册的进出口企业外,甚至全国任意进出口企业均基于互联网实现足不出户向南沙海关录入和申报报关数据,自由选择报关时间和地点,实现全国甚至全球全天候向南沙口岸报关。

  2015年10月25日,星期天,广州锦兴纺织漂染公司要从香港进口一批棉纱。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公司报关员黄丽洪没有前往口岸办理,而是通过自己电脑上安装的广州海关申报通关客户端,在网上直接申报进口。申报两分钟后,黄丽洪就得到了报关单号。

  “以前急着出货,我们轮流安排了三拨人,一个人在电脑录入报关单,一个人跑现场,现在一个报关员在公司或现场就可以搞定了。”锦兴纺织漂染公司报关主管张文超说,该公司每年进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进出口单超过5000票,改革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管理成本。

  2015年12月16日,这项“互联网+易通关”改革已在广东佛山市口岸得到复制推广。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广州海关关区内共有8万多票货物通过“互联网+易通关”模式完成报关单录入和申报。

  事实上,广东也在为全国自贸区发展贡献“广东经验”。

  “国务院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曾对自贸区建设经验作总结,有一半以上的经验就源于广东自贸区。”今年1月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自贸办副主任陈广俊介绍称。

  对于自贸区广东经验,向晓梅是充分认可的。她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市场化程度较高,广东自贸区在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创新经验,对带动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015年广东自贸区成绩单

  南沙片区

  ●货物吞吐量:2.82亿吨,同比增长11.7%;全球排名前20个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在南沙港区开展业务。

  ●外贸搬运航线:开通外贸搬运航线62条,开通每周两班到越南以及香港地区的邮轮。

  ●工业产值:已经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60亿元。

  ●金融类企业:金融、类金融机构同比增长5倍以上;16家银行设分行、支行;新增融资租赁企业79家。

  横琴片区

  ●已成功推行落地115项改革创新。其中6项在珠海全面复制、推广;17项成为广东27项可复制经验重要组成部分。

  ●6个创新案例入选广东自贸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

  ●1个“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新模式”案例荣获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前海片区

  ●跨境电商已有7大跨境电商在前海开展服务。

  ●跨境人民币备案金额达1000亿元,实际提款330万元,全国最高。

  ●金融类企业达3100家,注册资本金2.39万亿元,持牌的金融机构有98家,包括香港的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等在前海落户。

  ●注册港资企业2787家,只占总数量的3.7%,但它创造的GDP占前海区块的20%以上。

  广东自贸区

  ●注册企业5.6万家,其中金融类企业2万多家,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超过220家。

  ●3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自贸区兴办50多个项目。

  ●跨境电商、融资租赁、航运交易、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的建设初具规模。

  ●中铁建、TCL、中粮等央企也在自贸区成立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