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以改革创新“爬坡过坎”

  前不久,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公布发展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前海2015年在经济指标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达1019亿元(前海569亿元,连续第三年实现倍增,是2014年192亿元的近3倍;蛇口450亿元),增幅达45%。在新城建设上,全年完成3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前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同比增长75%。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前海在改革创新方面的探索成果:在改革创新上实现全方位突破,在中央驻深监管机构以及市直各部门的支持下,累计推出102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达23项。

  创新既是前海发展的成果,又是前海发展的强大引擎。过去一年,前海着力探索多元化合作,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服务管理模式创新,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法治、人才管理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初步形成了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良好营商环境。前海也得以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以及打造我国自贸区建设新标杆的预定目标。

  2016年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全面提升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按照“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视野,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开发建设,将在制度和管理上实现创新,全面提升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新城建设、深港合作、产业集聚、体制优化和社会治理的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市场化政府 管理运行新模式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独特之处之一,在于将招商局所辖区块纳入其中,通过多元化合作,构建市场化政府管理运行新模式。

  在管理体制上,自贸片区在前海管理局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探索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良性互动,率先构建“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蛇口企业机构+咨委会社会机构”的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领导小组和管委会吸纳招商局集团人员参加。今年,前海管理局拟制定并实施与招商局集团合资组建自贸区运营公司的具体方案,推动形成市场化企业化运营自贸区的新模式。

  在职能定位上,管委会重在围绕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行政管理改革、金融创新等开展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而招商局则侧重依托其在港口、贸易、金融、地产等方面的发展基础,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中,前海的多元化合作逐步深入,强化了高端咨询机制。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及前海深港合作区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成功召开,增补了马蔚华、王冬胜、李慧敏等8名委员,咨委会25名成员围绕自贸区和深港合作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开展调研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金融、规划建设、法律事务、深港青年事务4个咨询委员会有效运作,发挥了独特的咨询服务作用。

  前海强化了法定机构建设,研究起草《前海管理局关于深化法定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对自贸区与合作区行政事项进行比对,梳理出61项行政权责清单,51项新增行政事项,研究承接60项省级下放管理权限;组织开展全员培训,举办8期“前海讲堂”、4期“人才沙龙”,组织干部到美国、中国香港脱产培训。

  推进区属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前海投控率先发挥建设主力军作用,大会战中昼夜前行,24小时值班作业,25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6项房建项目均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前海金控切实发挥国有金融控股平台作用,确定投资项目22个,合计29亿元;前海联控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前海合作区自贸片区开发建设和改革创新营造良好园区环境。

  今年,前海还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自贸片区“一站式”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加快实现前海区块的管理体制向蛇口区块的复制。此外,前海还将制订实施《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统一的综合执法机构,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探索法治改革

  为各项创新提供保障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在中央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粤港澳合作、广东自贸区建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和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围绕国际经贸规则、金融、法治、人才、深港合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探路、破冰,领先全国的改革创新成果不断出炉。

  前海率先探索法律服务业的对港开放,在全国率先探索涉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与适用、基层法院综合改革试点领跑全国、建立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全国领先、法律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居于全国领先……一系列法治改革探索为各项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前海已组织起草了《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条例》,修订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研究制定了《建设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实施纲要》。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并被纳入全国综合性改革示范法院试点。

  前海在全国率先探索涉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与适用机制,“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基地”和“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三大国家级域外法查明机构落户前海。

  前海在建立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方面也处在全国领先位置,组建了全国唯一的自贸区仲裁联盟并常态化运作,成立自贸区金融仲裁中心、华南(前海)海事物流仲裁中心和华南高科技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国际仲裁院已吸纳来自50个国家或地区的870名仲裁员,其中有146名来自香港,占比达到17%,外籍仲裁员占比全国领先,达到40.6%。

  目前前海已经落户5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目前全国共7家),法律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也将永久落户前海。

  2016年,前海将继续在法治创新方面实现多项突破,完善片区基础性立法,出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条例》和《廉洁从业及廉政监督条例》,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法律资源库建设,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创新人才管理

  加速全球菁英聚集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前海发展也需要人才。根据《前海深港人才特区建设行动计划(2012—2015年)》,前海到2015年年底,将初步建设成国际人才高度聚集、人才载体高度发达、人才组织高度活跃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高地,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将超过5万人,人才贡献率居亚洲地区领先水平。

  为了培育更加适宜人才干事创业的土壤,加速境内外优秀人才尤其是全球华人菁英在前海聚集的进程,前海不断推进人才管理改革创新。早在2014年2月,深圳前海管理局就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4年改革创新工作要点》中提出建设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出的改革措施包括人才引进、人才管理、人才福利等方面内容。

  在前海提出的“万千百十”计划中,首个便是为港人提供过万就业机会。前海期望为港人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首先得益的就是专业人士。目前资格互认正在逐步放开,一些香港项目港人前海执业已无障碍。

  去年,前海还研究起草《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工作方案》,提出“六自由一保障”(即出入境居留自由、执业从业自由、创新创业自由、投资兴业自由、智力交流自由、生活便利自由,人才法制保障)38条创新举措;持续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补贴政策,去年向71名境外人才补贴个税近2000万元,同比增长3倍多。

  此外,前海通过争取公安部门支持,降低前海商务签注门槛,并通过办理口岸签证备案登记,为入区企业邀请外籍人才提供落地签的便利。并挂牌成立前海人才服务联盟、前海服务业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前海香港大学生实习基地、中国人才网站联盟等。前海还在工程建设领域进一步扩大对香港专业人士开放,推动香港专业人士前来职业从业。

  为进一步加强深港青年人才交流和引进国际人才落户,今年前海将进一步研究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准入限制,探索开展香港个人执业资格制度试点。依托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发起设立覆盖深港两地的“创客联盟”“创投联盟”,加快与香港共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针对国际人才,前海今年将制定实施《国际人才自由港规划》,支持海外人才开展离岸金融、离岸信息服务等创新业务,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